購物車 0
容貌焦慮:擺脫壓力、憂鬱、厭食的惡性循環,重新愛上自己的真實樣貌

容貌焦慮:擺脫壓力、憂鬱、厭食的惡性循環,重新愛上自己的真實樣貌/王昱勻(艾彼)著

RM 64.30
Add to wishlist
  • 作者:王昱勻(艾彼)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25/08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王昱勻(艾彼)

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所諮商輔導組碩士,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教育、學校和諮商心理學系教育碩士(Educational, School and Counseling Psychology, Missouri University of Columbia, M.Ed),BICC認證亞洲身體意象教練。

專長為家庭議題、身體意象困擾、強迫症與飲食疾患。

漢聲廣播電台「續享生活」廣播節目《容貌困住了我》系列全11集之節目企劃、心理專家。

超越鏡子平台創辦人,已推出亞洲第一套容貌心理線上課程「EMBRACE:7步驟擁抱容貌焦慮」。


內容簡介:

# 你是不是總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好看、身材不夠標準? #

# 還是你已經到了口罩不敢脫下來、沒有美肌濾鏡不見人的地步? #

當你照鏡子時,是在看見自己,還是在審判自己?

透過20個不同人物的案例故事,帶你拆解焦慮背後的心理與社會真相,

提供20個實用有效的自我練習,讓你一步步重建與自己和解的眼光。


當今社會,「容貌焦慮」這個詞語時常被當成愛美過頭的玩笑,但它其實可能是一個深層的心理健康議題,甚至是「身體臆形症」等正式診斷的表現。《容貌焦慮》是第一本由心理師深入書寫、全面剖析這個問題的專業作品,跳脫表層的外貌迷思,帶領讀者理解潛藏其後的心理機制與社會脈絡。

以20個觸動人心的真實案例出發,涵蓋不同年齡、性別與背景,讓讀者看見:容貌焦慮並不只發生在年輕女孩身上,它可能與膚色、體重、肌肉、皺紋、白髮、減重、醫美,甚至虛擬角色(如Vtuber)的身體形象認同都有關聯。本書也提供 20個可在家中進行的「自信練習」,從情緒調節、語言重構到身體感知,幫助讀者建立對自我外貌更溫柔、真實的認識與接納。

作者以心理學觀點為核心,結合大量真實案例與國內外研究,帶你釐清何謂負面身體意象、身體臆型症,以及這些狀態如何影響自我認同、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更進一步說明,社群媒體、性別文化與階級壓力,如何一步步推動人們墜入「外貌=價值」的陷阱。

無論你是正經歷外貌焦慮的青少年,是困惑孩子情緒反應的父母,或是第一線教育與心理工作者,本書都將提供一套實用又同理的語言,重新打開我們與「自己的身體」之間的關係。

 

本書特色:

1. 專業心理師親筆撰寫,深入剖析容貌焦慮背後的心理與社會結構

以心理學視角出發,釐清「容貌焦慮」與「負面身體意象」、「身體臆形症」之間的關係,為讀者建立清楚的認知基礎。

2. 多元真實案例,呈現容貌焦慮的多樣樣貌

書中收錄來自不同年齡、性別與背景的20個故事,議題涵蓋膚色、健身、飲食、醫美、抗老等,幫助讀者看見問題的廣度與深度。

3. 實用20個「自信練習」,具體可行、在家即可實踐

從語言重構、身體感知到情緒調節,提供溫和但有力的方法,協助讀者與自己的外貌建立更正向的連結。

4. 為讀者、家長、教育者與助人工作者提供一套同理且實用的語言

協助你更能理解正在經歷外貌困擾的孩子、學生或自己,重新建立溝通的橋梁。


自信金句,讓你學會愛自己:

.展現自己適齡的樣子,是一種美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選擇。

.這個世界不需要你變高或變矮、變胖或變瘦來適應它。

.我們懂得善待他人的不完美,也可以學會用同樣的溫柔善待自己。

.世界或許會對你的外貌評頭論足,但你擁有選擇不被這些聲音定義的自由。

.擁抱它。你的身體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敵人!

.愛我的理由,有好幾千百種。如果你只看到外表,那可能不是我的問題。

.當你全力奔向夢想,沒有人會在意你的體重,只有你的熱情與努力會被看見。

.濾鏡可以修飾影像,卻無法讓你真正愛上鏡子裡的自己。

.我的身體是一張地圖,記錄了我的人生旅程。每一道疤、每一條紋路,都是故事的證明,而不是缺陷。

.每一道妊娠紋、每一寸變化,都是愛與力量的印記。

世界真正需要的,是學會尊重你的獨特性。


目錄:

推薦序  鐘穎

作者序  容貌焦慮,可以是一個被認真對待的社會關懷議題嗎?

Part 1. 不只是愛美,容貌焦慮是需要正視的心理疾病

1 桃花雙vs.高冷單,誰用眼皮定義了觀眾緣?

2 高個子女孩的難言之隱

3 模特兒的身材焦慮:瘦的滋味,永遠比食物更棒!

4 凍齡、抗老,不如選擇解凍「老」的偏見!

Part 2. 暴食症、厭食症、過度運動,都與容貌焦慮有關

5 男性也有外貌焦慮,只是沒人教他們說出來

6 誰能站C位?舞者偷偷都在比

7 隱藏在膚色底下的內隱偏見和歧視

8 無所不在的數位觀眾,讓外貌成了公開考試

Part 3. 容貌焦慮的成因,需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角度理解

9 做不完的整形:我的臉、我的身材,永遠有瑕疵!

10 芭比來到真實世界時,她對滿頭白髮的奶奶說「妳真美!」

11 肌肉、速度,還有被忽略的身體焦慮

12 肌肉崇拜:健身文化的身體焦慮

Part 4. 疫情、AI時代、意外,如何改變我們看待身體的方式?

13 濾鏡文化:照片不好看不敢上傳!

14 AI時代虛擬角色的魅力與迷思

15 顏值即正義,導致「職場」成為「容貌歧視」發酵地

16 「孩子最大」,生產前後不能說的焦慮

Part 5. 容貌焦慮議題,需要透過改變社會才能緩解,是一個平權議題

17 長相決定升遷?職場容貌歧視的隱形天花板

18 童顏專業人士努力「裝老」證明自己

19 跨性別者的容貌焦慮:我好害怕被識破

20 牙齒成了資本主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