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回憶.撲克牌(三版).jpg

回憶.撲克牌(三版)/向田邦子著

RM 40.00
  • 作者:向田邦子
  • 譯者:張秋明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2/05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向田邦子

日本國民作家、電視劇教母。
一九二九年生於東京市。童年時期隨著父親的職務異動,搬遷各地留學。實踐女子專科學校畢業,曾任職電影雜誌編輯等工作,之後成為廣播、電視劇作家,代表作有《寺內貫太郎一家》、《森繁的高級主管課本》等。因為乳癌病發,開始寫作隨筆散文。作家山本夏彥激賞地表示:「向田邦子猛然乍現,便成了名人。」一九八○年以〈花的名字〉、〈水獺〉、〈狗屋〉獲直木獎,值得一提的是,以正在小說雜誌上刊載的短篇小說獲得提名,實屬日本文壇難得一見的特例。一九八一年八月,在台灣旅遊途中因空難猝逝。著有《父親的道歉信》、《向田邦子的情書》、《女人的食指》、《宛如阿修羅》、《男時女時》、《宛如蛇蠍》等書。
向田邦子是日本的重要作家,逝世後大學為她設立研究所、電視台每年為她推出年度大戲、出版社為她設立電視劇本獎。二十餘年後,經典劇本仍一再重拍、相關著作不斷推陳出新,是日人永難忘懷的傳奇作家。
相關著作:《宛如阿修羅(日本國民作家、電視劇教母向田邦子 刻劃女性內心的巔峰之作)》《女人的食指(向田邦子原著39週年上市紀念)》《宛如蛇蠍(向田邦子凝視愛與欲之書.生前最後一年問世作品.繁體中文版首度登場)》《父親的道歉信(大和民族的張愛玲誕生九十週年紀念版.傾訴家庭衝突與親子矛盾的回憶之書)》《男時女時》《阿吽》《靈長類人科動物圖鑑》《女兒的道歉信》《隔壁女子》《回憶.撲克牌》《女人的食指》《父親的道歉信》


內容簡介:

收錄直木獎得獎作  銷售超過2,000,000冊
人與人的關係就好像一場撲克牌遊戲,
歡笑裡往往暗湧著謊言……

在寫下《回憶.撲克牌》的時候,我試圖潛入過去的記憶裡,像是將一張牌塞進一疊撲克牌的縫隙中。 ──向田邦子

13篇最引人低迴的家庭故事
13面窺探複雜人性的「向田窗」
參加屬下婚禮卻帶著異樣心結的丈夫、喜歡偷看高中男生上體育課的主婦、因為不如妹妹八面玲瓏而自卑的中年女子、不小心傷到兒子而遭全家排擠的母親……從父母、子女、夫妻,到手足間,最平凡的家庭日常裡,往往有最緊張的關係,與最壓抑的靈魂故事。向田邦子筆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言以蔽之,而是欲言又止、欲說還休。文藝評論家尾崎秀樹如此評價《回憶‧撲克牌》:「作者筆下的畫面,透露出看似平凡生活中的男女內心的深淵。」

本書收錄向田邦子榮獲日本直木獎的名作〈水獺〉、〈狗屋〉與〈花的名字〉等十三篇小說,每篇以素有「向田窗」之美稱的獨到角度描繪,宛若推開一扇扇朝向人心內在風景的窗戶,而故事中一道道家庭劇的浮光掠影,也召喚著讀者最私密的人生經驗……

▌撲克牌如人生
♠ 黑桃象徵佩劍,致敬婚姻中忍不住舉起菜刀的時刻
宅次站了起來。一邊攀著紙門一邊往廚房走去,等到回過神來,手上已經握著菜刀。他不知道想刺的究竟是自己的心臟,還是厚子高聳如橘子的胸部呢?「還不錯嘛!」厚子的聲音說。「都能抓住菜刀了呀,再加點油就行了!」語氣顯得明朗,兩顆如西瓜子左右分離的黑色小眼睛跳躍著。
──〈水獺〉

♣ 梅花象徵老百姓,外遇並不總是要追尋光鮮亮麗
富子也開始變得多話了。臉部和身體的表情也豐富了起來,彷彿一天比一天更有自信了。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庄治變得很容易疲倦。……
……原以為可以安然地躺在巨大的年糕上面,一定神,才發現年糕已經變成了光滑柔亮的裸體模特兒。
──〈緩坡〉

♥ 紅心象徵愛情,但愛情是一汪學海無涯
她看見在擦著手的妹妹從盡頭走來,和丈夫擦身而過時,彼此交錯的那邊肩膀微低了一下,眼光帶著笑意。好像在說:「我先回座位了。」也像是說:「姊夫也真是的。」甚至也可解讀為沒有發出聲音的笑聲。從背後無法看到丈夫的眼睛,但妹妹的那種眼神是阿麻永遠都學不會的。
──〈男眉〉

♦ 方塊代表金錢,真正重要的是想用金錢交換什麼
阿勝深情地看著達子的眼睛說:「魚富開業至今已經是第三代了,將店後面的兩間房子打掉,應該有不小的建地。假如蓋成公寓,光是靠租金也能生活了。考慮到商店街的魚店受到來自超級市場的衝擊,未來恐怕沒有什麼發展。我倒是想開間小店也不錯,你覺得咖啡廳好,還是小酒館好呢?」用過壽喜燒火鍋,也吃完了餐後的西瓜,阿勝仍沒有起身告辭的意思。
──〈狗屋〉

▌向田邦子的文學遺產
被譽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在逝世後的四十年間,仍然廣受大眾讀者、學者專家,乃至於出版社、影視產業的喜愛。文學館等為她舉辦展覽,大學為她設立「向田邦子文庫展示室」,電視台每年依據她的原作或劇本推出年度大戲,出版社甚至為她設立名為「向田邦子獎」的電視劇本獎。
向田邦子豐碩的創作生涯,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刻體會,持續啟發日本國內外的知名創作者,包括作家朱天文、導演侯孝賢、是枝裕和等人,讓我們不斷看見即便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只要加以抽絲剝繭,以藝術的方式加以呈現,也能發現其中難以忘懷的幽微記憶、傷感,以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