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韓江著
- 作者:韓江(한강)
- 譯者:張雅眉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19/09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韓江(한강)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2010年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作品有長篇小說《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希臘語課》 (2011) 、《少年來了》(2014),小說集《麗水的愛情》(2012)、《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將傍晚放入抽屜裡》(2013)等。
2014年她受邀參加倫敦書展,同行者有以《請照顧我媽媽》揚名國際的申京淑、韓國百萬暢銷歷史小說《罪囚645號》作家李正明。在書展期間,多家英美歐媒體對於韓江的小說作品深感興趣,評論她寫作大膽,跳脫舊式的文學框架。有韓國文學評論家稱她為「一位印象派作家,擅長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據此勾勒生命裡註定的情感基調,她潛心研究的是絕望至極中才可以感受到的那束微弱救贖之光。」
她第一部譯介到歐美的作品《素食者》獲得了2016年的國際曼布克文學獎,之後以光州事件為背景的《少年來了》則於2017年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Malaparte Prize)。
《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及實驗性質的全新作品,書中收錄了從「白」衍伸而出的六十五則短文。故事從韓江帶著孩子到華沙駐市寫作開始,以她對早夭的姊姊的回憶為主軸。她翻撿著從小到大生命中與「白」相關的記憶,仔細凝視那些關於生存、死亡、黑暗、傷口、消逝與痛苦的片段,以冷靜銳利的筆調,寫下充滿詩意與力量之作。
內容簡介:
國際曼布克文學獎得主 韓江 最新作品
再度入圍國際曼布克文學獎決選
英國《衛報》選為「今日之書」
白是嬰兒的臉,是還沒蒸過的半月糕,美得彷彿不存在於這世上。
白是遇害的幽靈將身軀投進白色燭芯的火焰。
白是某種費力想跟自己內在的某部分訣別的人。
白是老家夜晚一同傾瀉而下、映入眼簾的數千顆星星。
白是沉默凝結成最小且堅硬的物品。
白是舊的痛苦尚未完全癒合,新的痛苦尚未完全裂開。無法化為完全的光或完全的黑暗的一天天。
65篇對白色的冥想,65種關於白色的記憶。
這是韓江在白紙上費力寫下的小說,是描述一切白色事物的小說。
她以冷靜的筆調,精鍊的詩意文字,寫下蘊含炙熱能量的冰冷思緒。
白是一切的開始,也是結束。
我們不都是從「白」出來,又走進「白」裡的嗎?
〈半月糕〉
那瞬間我突然想到這嬰兒的死亡。我在這個故事中長大。幼小的動物中最軟弱的動物,像半月糕一樣白嫩又美麗的嬰兒。我在她死掉的地方出生,在那裡成長。
〈笑得很白〉
你笑得很白。
若人們這樣形容,就代表你是某種靜靜忍耐,費力想笑出來的人。
他笑得很白。
若人們這樣形容,就代表他(或許)是某種費力想跟自己內在的某部分訣別的人。
〈方糖〉
堆在白色紙張上的正六面體構造,完美得近乎端正,對女人而言,就像是什麼美得過份的事物。……有些記憶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毀損,痛苦也是一樣。時間會影響並破壞所有一切的這句話,並非事實。
〈蕾絲窗簾〉
那女人走在結冰的路面上時,抬頭看向某棟建築物的二樓。鏤空的蕾絲窗簾擋住了視野。不知是否因為有某個不會變髒的白色事物在我們裡面翻滾蕩漾,所以每每面對那種整潔的事物時,內心才會覺得感動?
〈白石〉
雖然女人覺得石頭白到可以透視,但事實上並沒有透明到可以看見裡面。(其實那只是一顆平凡的白色石頭。)女人偶爾會把石頭拿出來放在手掌心。若能將沉默凝結成最小且堅硬的物品,想必就是這種觸感。
〈所有白〉
藉著你的雙眸,會在白菜心最明亮的深處,看見最被珍藏的嫩葉。
會看見在白天升起的寒冷弦月。
總有一天會看見冰河,會仰望那冰塊──它在每個彎曲的稜角,形成偌大的青色影子,因為不曾擁有生命,感覺反而更像神聖的生命。
會在樺樹林的沉默中看見你,會在冬天太陽升起的寂靜窗中看見你。灰塵隨著從傾斜的天花板照射進來的光線晃動、散發光芒,會在那之中看見你。你會在那白色當中、在所有的白當中,深吸最後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