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母親在我心裡扎下的刺

母親在我心裡扎下的刺/夏天Summer著

RM 51.45
  • 作者:夏天Summer
  • 譯者:陳品芳
  • 出版社:尖端
  • 出版日期:2022/09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夏天Summer

家庭虐待的倖存者。現已斬斷負面情緒的傳承,並與正在美國留學的先生一起扶養一個三歲大的兒子,組織起幸福的家庭。

出生在負面的家庭中,成長過程中在情緒與經濟方面都沒有獲得合適的照顧,然而,雖受看不見的貧窮與憂鬱症所苦,仍堅持到完成學業並成功就業。在二十五歲後遇見現在的先生並步入禮堂,本以為人生將幸福美滿,卻在婚後接連遇到更大的問題。越是努力掙扎,人生就越是荒廢,時間一久也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逐漸被沒有人能理解的自卑、不安與空虛所吞噬。

在偶然間接觸自戀型(自戀型人格障礙)父母養育子女的方法,以及自戀型父母所生下的子女所具備的特徵等資訊之後,大幅轉變人生觀,並開始鑽研相關書籍、論文與受害案例。為了將研究內容與更多受自戀型人格障礙虐待的受害者分享,自2018年起開設YouTube頻道〈汽水療癒〉(사이다힐링)。透過頻道分享許多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概念,現已有逾兩萬五千人在該頻道共同分享自己的傷痛。此外,作者也是取得國際認證的生活指導師,致力於協助渴望擺脫情緒虐待並恢復正常生活的人。

本書記錄了透過網路與數千名情緒虐待經驗者的交流過程,並整理了作者透過親身體驗與領悟歸納而成的治癒旅程。作者說:「我們不是被害者,而是倖存者!」希望能夠將這如汽水般讓人暢快無比的勇氣,傳遞給每一個經歷相同傷痛的人。


內容簡介:

從現在起,妳要照顧的不是媽媽的情緒,而是自己的情緒;

妳要治癒的不是媽媽的痛苦和創傷,而是自己的痛苦與創傷。

 

★ 韓國YES24網路書店近5星滿分好評!讀者讚譽不斷!

★ 拒絕再當媽媽的「情緒垃圾桶」!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 獻給關在「媽媽城堡」內的女兒們的逃脫地圖,踏上治癒旅程!

★ 收錄作者成功重拾自我的修復練習範例,實際操演走出毒親陰霾!

 

▎有毒母愛打造的隱形枷鎖──「自戀型人格」媽媽永無止境的情緒勒索。

「為什麼跟媽媽說話後,總是心情不好?」

「我如果不夠成功,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媽媽都是為了我好,但為什麼我總會想反抗?」

「想擺脫讓我感到痛苦的媽媽,這樣的我是否很不孝?」

「媽媽因為我而苦了一輩子,我怎麼可能不為她的幸褔負責?」

妳是否曾在心中浮現出這些念頭?是否曾因此對媽媽充滿罪惡感與自責?儘管世上充斥著各種改善母女關係的建言,卻依舊無法排解女兒對於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媽媽所產生的罪惡感;同時,女兒身上所背負的龐大責任,似乎也逐漸剝奪了她們追求快樂與幸福的權利。面對「總是為了自己好」的媽媽,妳可能曾努力取悅或討好她、隨時留意並安撫她的情緒、盡力達成她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無條件理解她的處境與難題等等,但漸漸地,妳發現自己似乎成為「媽媽的媽媽」,在總是以媽媽為主的生活裡,只剩下說不出口的苦楚,以及無止盡的鬱悶與委屈。

或許妳只是還沒發現,自己正身處於「自戀型人格」媽媽的控制之中──她們相信自己較他人犧牲更多也付出更多,對於成功與權力高度追求,也經常顯露出傲慢的神情;她們大多缺乏同理心,擅長透過「情緒勒索」控制並剝削女兒,樂於打擊與貶低女兒,同時也會將女兒的成就歸功於自己,將自己的不如意加諸於女兒……如果妳曾有過以下的感受,請妳停止自責與自我懷疑,認清自己的母親才是妳的苦痛的始作俑者。

□ 我覺得自己不像是媽媽的子女,更像是配偶或父母。

□ 每次與媽媽保持距離或不如她意時,我都會產生罪惡感。

□ 比起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我更會以媽媽的想法與需求為優先。

□ 我相信愛無法無條件地獲得,我必須努力以成為值得被愛的人。

□ 我感覺媽媽總像債主般地要求我,並且希望自己能盡快離家獨立。

□ 為了決定一件事情,我必須不斷尋求媽媽或其他人的同意/確認。

□ 我很難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與情緒,並且會對媽媽刻意隱瞞某些事。

 

▎破解謊言×檢視家庭×解構事件──透過倖存者的修復練習重新擁抱自我!

本書作者夏天曾深陷「自戀型媽媽」的控制泥淖裡,並為此罹患憂鬱症,她曾做出許多努力以修復母女關係,與化解自己心中對於母親的不諒解與憤恨,卻始終處於自我懷疑與自責的輪迴中。在閱讀眾多文獻與書籍知識後,終於瞭解母親隱性虐待自己的真相,並接受「母親無法被改變」的事實。

書中不僅收錄許多經驗分析,也提供了自1970年起搜集至今的自戀型人格相關研究文獻輔助說明。作者亦在心理諮商師的協助之下,摸索出一套自我修復的過程並成功走出有毒母愛的陰霾,同時也在YouTube上開設頻道分享自己獲得的知識與實踐方法,獲得眾多訂閱者的迴響。

 

▲ 破解媽媽的謊言(抓住自尊小偷,討回自己的存在感。)

將媽媽過去的成見與批評逐一寫下,試著一一修正並說出真相與實例,

媽媽眼中的自己並非真正的自己,透過練習扭轉自己長久以來的潛意識。

▲ 畫出原生家庭結構(理解家庭角色間的定位與關係變化。)

將原生家庭的家庭結構逐一畫出,找出「吉祥物」、「英雄」或「犧牲品」,客觀看待不同角色間的互動模式與定位,對於自我修復與破解僵局頗有助益。

▲ 重新解構創傷事件(關閉媽媽的思考濾鏡,換上自己的思考濾淨。)

實際寫下持續縈繞腦中的創傷事件,透過「情緒輪盤」檢視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重新定義事件真相與設想其他可能性,縱使過程艱辛卻能釋放潛藏心中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