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公雞之家

公雞之家:從被消失的家族成員追溯一個烏克蘭家族的百年離合,在尋找自我的碎片中回望邊境之國的記憶與哀愁/維多利亞.貝林姆著

RM 65.70
  • The Rooster House: My Ukrainian Family Story, A Memoir
  • 作者:維多利亞.貝林姆(Victoria Belim)
  • 譯者:鄭煥昇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3/04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維多利亞.貝林姆(Victoria Belim)

出生於烏克蘭,並於十五歲移民至芝加哥,現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是記者、譯者,也是一位研究氣味的專家。曾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Elle》與《美麗佳人》(Marie Claire)等雜誌撰稿。


內容簡介:

「我們家族應該對蘇聯感恩戴德。」

「我一向覺得懷舊是種病,對蘇聯的懷舊更是病入膏肓。」


當俄烏關係白熱化,一場伯侄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引領作者回到烏克蘭外婆家的櫻桃園,

牽引出一個家族橫跨四代紛雜的歷史記憶與認同


如今還在進行式的俄烏戰爭,近可回推至2014年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軍事行動,遠則可溯及俄羅斯及烏克蘭糾纏長達百年以上的歷史。也就是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那一個歷史時刻,作者維多利亞.貝林姆的電腦螢幕閃現著一則訊息:「我們家族應該對蘇聯感恩戴德。」而這訊息來自她曾因蒐藏披頭四唱片,在蘇聯統治烏克蘭時期鋃鐺入獄的伯父。

出生於烏克蘭的兩個世代面對同一場戰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詮釋。對作者而言,蘇聯象徵的是車諾比核災、專制統治與大饑荒。對她的伯父而言,蘇聯不僅是核工程與航空科技的先鋒,更是保護烏克蘭免於納粹統治的軍事強權。

這場由著政治立場相左的爭執,以及曾祖父日記記下的一名失蹤家族成員,帶領作者回到離開十年以上的故鄉波爾塔瓦的櫻桃園。在塵封的照片、日記及藏書中,以曾祖父母所經歷的歷史事件為本,貝林姆走訪烏克蘭社會主義時代的祕密警察單位「公雞之家」、各地檔案室、博物館及祖厝,試圖拼湊不斷消失中的家族歷史,解開四個世代面對政權轉移的立場歧異及糾結。

「哀悼一個地方,比哀悼一個人還難。」曾經對作者而言,俄軍侵略克里米亞的新聞畫面,彷彿存在於老舊電影的灰色畫面。隨著一邊協助農務一邊穿梭於以列寧命名的無數街道,在破碎凌亂的檔案與歧異紛亂的歷史認同中,作者以一個家族的故事折射出一個「邊境之國」的歷史處境,並且在進行式的戰爭中,找回未經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及一個家族重新找回連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