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傷兵不在街頭

傷兵不在街頭/林于玄、陳湘妤著

RM 54.30
  • 作者:林于玄、陳湘妤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24/04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林于玄

二〇〇〇年生,宜蘭人。

著有詩集《換貓上場了》、歷史書寫《不沉默紀錄: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合著)。

陳湘妤

諮商心理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學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諮商心理學碩士。

主要寫散文、心理學科普文章。曾獲桃園文學獎、紅樓文學獎等。目前主要在台北、新北提供心理諮商服務,專長創傷處遇、親密關係、生涯發展與自我探索。

近期的願望是希望可以讓心理學好懂一點,讓每個人可以更理解自己一些。


內容簡介:

為理念走上街頭,帶傷回去

那些傷害還未痊癒嗎?

或是從未意識過自己也受傷了?


《傷兵不在街頭》前篇,作者林于玄以四篇小說交錯描繪理想性的公共議題與最私密的個人情感、愛欲。聚焦於不同身分的年輕人在社會運動中感到迷惘、挫折的創傷經驗。呈現出社會運動創傷者或失語、或麻木、或陷入不斷循環的的掙扎和痛苦。

不只透過小說從文學面向切入運動傷害;「發聲練習」透過採訪三位學運青年的紀實報導,向讀者真誠自剖,說出不同背景、參與運動的動機、面對運動的內心轉折,真切展露不同性格風貌。

本書後篇〈我們在復原的路上〉,作者陳湘妤從自身通過綜合心理學領域的學養與經驗,從成因、生命故事、症狀細細解說分析社會運動創傷。通過深入分析這些病徵的成因和影響,後篇不僅有助於社會運動參與者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狀態,也提供了減少痛苦、治癒自己的可行方式,一起從街頭復原走回到各自生活。


目錄:

推薦序,〈你為何要記得所有的事情?〉,盧郁佳(作家)

推薦序,〈創傷,作為一個入口〉,楊翠(作家)

前篇  傷兵不在街頭

零與一之間

剎那與永恆

鸚鵡,鸚鵡

發聲練習I

發聲練習II

發聲練習III

黑夜與白天

一與零之間

後篇  我們在復原的路途上

看見是療癒的開始:為什麼我們要談社會運動創傷?

湊近看傷口的紋理:何謂創傷?

上街頭以前,我們的生活

當單兵變成傷兵

復原的道路

再見之前:林于玄 × 洪萬達書信對談──這終究是一本更接近「幸福」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