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合作社不是福利社

合作社不是福利社:18家合作社的在地實踐與創新力量/陳怡樺、陳郁玲著

RM 55.70
  • 作者:陳怡樺、陳郁玲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4/08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陳怡樺

合作社故事採集者

2011年起,陸續在台灣、香港、中國、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採訪逾百個合作社與合作人。2017年出版《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一書,集結英國29個合作社和機構的採訪故事。2022 年夏天,獲國際組織 International Journalists' Programmes(IJP)支持,在德國採訪逾30個各類且不同層級的合作經濟組織。文章散見於主婦聯盟合作社《綠主張月刊》、中華民國合作事業協會《合作事業報導季刊》、內政部「合作文摘」專欄等平台。

陳郁玲

合作社故事採集者

2011年起,陸續在台灣、香港、中國、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採訪逾百個合作社與合作人。2017年出版《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一書,集結英國29個合作社和機構的採訪故事。2022 年夏天,在德國採訪逾30個各類且不同層級的合作經濟組織。文章散見於主婦聯盟合作社《綠主張月刊》、中華民國合作事業協會《合作事業報導季刊》、內政部「合作文摘」專欄等平台。


內容簡介:

── ★ 台灣在地經驗+香港、廣東案例借鏡 ★ ──

── ★ 社區、消費、儲蓄、勞動、生產,認識多元的合作社性質 ★ ──


◤ 本法所稱合作社,指依平等原則,在互助組織之基礎上,以共同經營方法,謀社員經濟之利益與生活之改善,而其社員人數及股金總額均可變動之團體。◢

──台灣《合作社法》第1條 ──


▎社員的共同需求,造就合作社的誕生

合作社(Co-operative)是由社員依共同需求、共同意願,實踐互助合作與民主治理成立的法人組織。與一般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鑑於合作社的性質,因此,相較於其他方式,合作社對於地方發展與社區改造常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經驗借鏡與更多想像

作者走訪台灣各地,採訪18家不同性質的合作社,包括創立的初衷、經營方式、創新作法等,也赴香港、廣東採訪當地合作社,廣納不同地方的經驗。希望藉由匯集這些故事,為合作社的可能性帶來更多想像,讓合作社成為年輕世代與地方創生的新出路。


從社區共好、災後復興,到循環經濟與女性賦權,

歷史悠久的合作社,為地方創生帶來全新的機會


來自台灣各角落、最在地的合作社實作經驗,

讓我們看見眾人凝聚而生的力量,

也為社區改造帶來不同的視野與啟發


目錄:

推薦序 深具地方的特色與需求,充滿創意、創新與創業精神的合作社【孫炳焱】

推薦序 合作社,不妨您也來一個!【曾旭正】

各界好評

前言 台灣合作經濟學者孫炳焱的合作社運動觀察

■ 第一篇──在地的團結力量

Chapter 1:靠「黑白雙將」 殺出重圍 締造千萬利用額

(國立嘉義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

Chapter 2:走過時代 滿足勞工日常需求

(南投縣南崗勞工消費合作社)

Chapter 3:世代平安 有溫度的仕安米

(台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合作社)

Chapter 4:熱血公務員促產學聯手  打造農廢變烏金的循環經濟

(台南市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

Chapter 5:看見數字背後的意義

(台南市新樓儲蓄互助社)

Chapter 6:社區是互助社的根

(台南市玉井儲蓄互助社)

■ 第二篇──災後的再生力量

Chapter 7:走過九二一 石岡媽媽們扶著彼此站起來

(台中市九二一重建區石岡區傳統美食生產合作社)

Chapter 8:專業代工  一個到一萬個包的訂單,我們都能接!

(高雄市杉林大愛縫紉生產合作社)

Chapter 9:照顧勞動合作社的推手 倪榮春

(屏東縣第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Chapter 10:吾拉魯滋部落咖啡 嚐盡合作社的侷限與受限

(屏東縣原住民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

■ 第三篇──社員「共同需求」即業務所在 

Chapter 11:姊妹幫姊妹 合作連四方

(高雄芥菜種會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

Chapter 12:漁民權益是第一優先

(台南市第一漁權會漁業生產合作社)

Chapter 13:和水資源一樣珍貴的信念

(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自來水公用合作社)

Chapter 14:自己的垃圾自己收 全台第一個環保設備利用合作社

(臺中市環保科技處理設備利用合作社)

■ 第四篇──尋路:珠三角的另一個視角

Chapter 15:女工同心合作社小賣店 一場二十年的社會實驗

(中文大學女工同心合作社)

Chapter 16:走向自立 群芳撐出一片天

(群芳陪診職工有限責任合作社)

Chapter 17:村民篇:關於那些說不盡的「仙娘溪」

(中國廣州市從化區仙娘溪村)

Chapter 18:組織者篇:中國農村社會工作組織「綠耕城鄉互助社」 縫補城鄉

(廣東綠耕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後記 一個合作教徒的信願行【陳郁玲】

後記 寫在最後【陳怡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