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臺灣文學的來世

臺灣文學的來世/陳芷凡、詹閔旭、謝欣芩、王鈺婷主編

RM 65.65
  • 主編:陳芷凡、詹閔旭、謝欣芩、王鈺婷
  •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3/11
  • 語言:繁體中文


編者簡介:

陳芷凡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清華大學原住民資源中心諮詢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執行委員。曾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主任、北京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訪問學人、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研究領域為族裔文學與文化、臺灣原住民族文獻、十九世紀西人來臺踏查研究。著有《臺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暨史料特展專刊》、《成為原住民:文學、知識與世界想像》;共同主編The Anthology of Taiwan Indigenous Literature: 1951-2014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文論選》。

詹閔旭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曾任臺灣文學學會秘書長(2018-2020)、臺灣人文學社秘書長(2015-2016)、美國UCLA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系傅爾布萊特訪問學人(2012-2013)、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人(2010),另曾獲科技部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新秀學者研究計畫」。研究興趣為臺灣現當代文學、移民與種族研究、東南亞華語語系文學。

謝欣芩

美國奧勒岡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曾任教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美國衛斯理安大學東亞研究學院,曾擔任臺灣文學學會秘書主任、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目前為Cambria Sinophone Translation Series編輯委員。研究領域為當代臺灣文學、紀錄片、移民、女性研究,關注跨國移動與當代臺灣文化生產的關係,研究獲得「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愛因斯坦培植計畫)」補助。

王鈺婷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主任,研究領域為臺灣戰後女性文學、散文研究、臺港文藝交流。著有《女聲合唱──戰後臺灣女性作家群的崛起》(2012)、《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2008);主編《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2021);並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郭良蕙》(2018)、《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艾雯》(2013)等書。

 

作者簡介:

王鈺婷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王萬睿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呂樾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李淑君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馬翊航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俐璇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國偉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陳芷凡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湯舒雯

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

蔡玫姿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詹閔旭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謝欣芩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延續「傳承」的思索與實踐,一起看見臺灣文學來世的動人風景。

文學的來世指向未來,是一種複數的想像,不同的方法學有助於拓展新的論述空間。期盼本書能居於承上啟下的位置,邀請大家啟動討論的契機,及觀察與關心臺灣文學來世的起點。

全書共十三章,區分為三輯,分別從文本內緣與外緣分析,全面性勾勒臺灣1980世代作家的各種創新形式、美學、主題、創作環境、跨媒介改編、政治關切與自身認同。輯一「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詹閔旭主編)從作品內緣角度出發,探討此一世代文學作品所揭示的嶄新主題、人物、場景與美學形式。輯二「媒介與文學環境」(謝欣芩主編)從跨媒介角度出發,探勘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電影、遊戲等媒介背後蘊含的意義與議題。輯三「新主體與身分認同」(王鈺婷、陳芷凡主編)從作者與作品裡的人物認同的角度出發,闢拓當代認同政治、寫作主體與位置(positionality)的新變貌。無論是形式美學、跨媒介敘事或寫作主體的演繹,本書結合文本內外緣的考察,探問並創生臺灣文學的多重未來性。


本書研究文本

●《新寶島》,黃崇凱著。

●《文藝春秋》,黃崇凱著。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新日嵯峨子著。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新日嵯峨子著。

●《金魅殺人魔術》,新日嵯峨子著。

●《花開時節》,楊双子著。

●《花開少女華麗島》,楊双子著。

●《臺灣漫遊錄》,楊双子著。

●《綺譚花物語》,楊双子著。

●《花甲男孩》,楊富閔著。

●《準台北人》,陳又津著。

●《藍莓夜的告白》,連明偉著。

●《不測之人》,陳育萱著。

●《泥地漬虹》,陳怡如著。

●《馴羊記》,徐振輔著。

●《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益著。

●《作家身影系列I、II》,春暉影業出品。

●《他們在島嶼寫作》,目宿媒體出品。

●《日曜日式散步者》,黃亞歷導演,目宿媒體發行。

●《小封神》,許丙丁著。

●《許丙丁作品集》,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小封神藏寶圖》城市文學解謎遊戲,臺文館承辦、北地異工作室執行。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馬尼尼為著。

●《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馬尼尼為著。

●《餘地》,顧玉玲著。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著。

●104年~109年《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

●《殖民地之旅》,佐藤春夫著。

●《殖民地之旅》,瀟湘神著。

●《橫斷記》,高俊宏著。

 

本書特色:

1. 從臺灣解嚴後的新世代文學創作切入,再現千禧世代作家如何理解存在於世界以及之於世界的關係,並揭示他們在新千禧年代的文化景象中,自我書寫的重要與可能性。

2. 從歷史書寫、妖怪書寫、空間書寫、自然導向書寫等文類勾勒千禧世代作家文學作品裡出現的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

3. 從電視劇、紀錄片、遊戲與跨界出版,探討不同媒介的改編、轉譯、創作與傳播過程,聚焦媒介與文學環境的發展等外緣因素,如何激發跨媒介創作與共生,並揭示四種展演臺灣文學來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