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女仔館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1860-1869)

女仔館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1860-1869)/陳煒舜、方頴聰著

RM 96.50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Female Diocesan School”, Hong Kong, 1860-1869 And Beyond
  • 作者:陳煒舜、方頴聰
  • 出版社:香港中和
  • 出版日期:2021/07
  •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陳煒舜

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術興趣主要在於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神話學等。編著有《屈騷纂緒》《從荷馬到但丁》《明代前期楚辭學史論》《世俗想像與歷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明代後期楚辭接受研究論集》《段祺瑞正道居詩文註解》《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等書,並於海內外研討會及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暇時從事專欄寫作,結集出版者有《神話傳說筆記》《先民有作──古逸詩析註》《卿雲光華:列朝帝王詩漫談》《薇紫欒紅稿︰臺北研修假期雜詠》等。

方頴聰

牛津大學數學系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講師。編撰有三卷本《拔萃山人誌:拔萃男書院校史文集》(合著)等。


內容簡介:

●名校淵源

男拔萃,女拔萃,協恩,千絲萬縷

●女性教育

大段道理的背後,令人唏噓的女性社會角色與權益

●雙語教育

中文教育與英文教育,社會認知與偏見的消長


「女仔館」一名,今日香港社會恐怕不知所指;但提起其英文全名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則不會太陌生──名校拔萃男書院(Diocesan Boys’ School)和拔萃女書院(Diocesan Girls’ School),關係皆與其千絲萬縷。甚至另一所名校協恩中學,也曾與其有過關聯。這所在香港歷史上存在了九年(1860—1869)的學校,對後來的雙語教育、女性教育模式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本書作者搜羅大量罕見資料,以著名書院校史入手,聚焦於女仔館之興衰及其與社會之互動,具體而微地探析香港雙語教育史、香港早期女性教育,以及名校背後的歷史淵源一隅。此外,香港中西混血社群、宗教團體辦學歷史,乃至香港社會觀念的變化等重要領域,皆能從本書中有所發現。


推廣重點:

1. 香港名校的千絲萬縷,解析男拔萃,女拔萃,協恩之間的淵源;

2. 教育發展的重大變化,細說女性教育發展史;

3. 教育的變遷,探討中文教育與英文教育的發展,細看社會認知與偏見的消長;

4. 宗教辦學,傳統名校身後,聖公會存在久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