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面具/馬尼尼為著
- 文、圖作者:馬尼尼為
- 英譯:陳維武
- 出版社:馬尼尼為
- 出版日期:2015/05
- 語言:英文、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馬尼尼為
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讀過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以及台灣藝術大學美術所。
以繪畫與文字創作,融合生命軌跡。
著有《帶著你的雜質發亮》(小寫出版,入圍2013年開卷好書獎、2013年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選書)及《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2015年小寫出版)。
內容簡介:
脫下面具──繪本《貓面具The Cat Mask》創作談 /馬尼尼為
在密集看繪本寫文章看繪本教課的一年後,在上了兩次(也許不只兩次)的安東尼布朗後,他給我很大的啟發-原來是可以畫家庭的負面(其實是「真實」,不是「負面」)故事,於是這想法開始發酵,慢慢地,終於就生出來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把自己的先生畫成了豬,畫成敗犬(貓)姿勢。有了小孩之後,我才真正地體會到父親這個角色的「問題」,像是工作時間很長,回到家幾乎也碰不到小孩的臉,或是又常要去應酬或出差,母親的角色變得非常吃緊,尤其在孩子還小照護工作一堆又沒有替手可換時;以及在孩子心中,父親這個角色的意義。
原來這計劃進行得很慢,主要是不專心,雜事多毅力不夠,一直到有一天,接到大學同學的訊息非常震驚地說「某某某死了」。那是一位異常優秀的同學,無病無痛在睡覺時就走了,我跟雖她不熟,但那個月我一直被籠罩在她死亡的恐懼下,也就是意識到死亡與自己的距離。於是我開始定下心專注地完成這個故事。不為比賽不為什麽其它目的,真正的「就是想畫出這個故事」,既然有了這樣的想法就去完成它而不是一直拖著到老。
至於畫法,拜美術系的苦毒及生活的苦毒,一個人要怎樣回去拿畫筆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教但我畫不出自己的東西,從大學畢業到現十年多我試過很多次,但就是找不到自己滿意的風格,我後來用版畫機創作,也是一種逃避畫畫的方式,後來有一天突然看到miroco machiko的繪本,我覺得整個人被她掀了起來,看到她的畫真的感到畫畫手也在被召喚,非常的激動,真正刺激了我「不是美術系也可以畫這麽好!」我每天都要看她的繪本,看著看著就竟然可以畫了。
我第一次體認到一件事情的完成是由很多機遇組成的,不管是那些沒見過面的大師或是近在旁的鄰居,要是沒有那些願意來聽我講繪本的朋友,我一個人讀對安東尼的感受也不會那麽深,過世的凌青同學,介紹我日文繪本的惠綺等,不能免俗地要說「謝謝你」。
這本書裡面沒有技法,我不想用「技法」,但美術系的包袱還是在的,我用很爛的水彩畫在黃素描紙上,也就是相對於水彩要畫在很貴的arches水彩紙上,我是反其道行的。
關於英譯者,維武是我高中大很多屆的學長,他非常優秀且謙虛,他的學歷背景非常優秀非常嚇人但不願示人,有時都覺得他的翻譯比原文更美,於是就想找他幫我,任馬來西亞獨中校長是非常勞累的一職,他能如期交給我我已感動到要落淚了。
唯文末那首詩,他卻拿掉前面兩句但我還是「不聽話」地保留了,大概也是不想刪掉任何一個他翻出來的字,但對要看英文的朋友,可參考他要拿掉的原因: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grammatically consistent, please remove the following line in the last paragraph:
"I walked towards the door, pushing it open so slightly."
In English narration, one should stick to either the past tense or the present tense. I used present tense for the beginning and end to make the narration more engaging for the readers. But this sentence will make it grammatically inconsistent. Since removing this sentence in English does no harm to the story, I suggest that you keep the Chinese as it is and remove it in the translation.
至於印刷與裝訂,我只想要一本薄薄的,價錢也算「低價」的繪本。
(冗言)
我啊,剛從那邊回來,
我開始對紙張的碎片感興趣。
我想畫出父親在家庭裡的缺席,
以及寵物比之更甚的巨大親密。
(Extraneous words)
As of me, I have just come back from over there.
I started to get interested in shattered pieces of paper.
I wanted to express the absence of the father in the family,
And the tremendous intimacy of a pet over him.